優化汽車消費環境任重道遠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汽車消費已經成為熱點,汽車消費問題也逐漸成為消費者維權的熱點。
汽車消費領域存在的問題
質量問題多。有的汽車發動機、傳動系統、轉向系統等存在質量問題,有的車輛使用的內飾材料不達標。
小故障多。汽車漏水、漏機油,電器、線路等故障頻頻出現,無法及時處理。
售后服務問題多。有的經營者常以“消費者使用不當”為由,對應當免費修理、免費更換的配件,讓消費者承擔費用;有的經營者對正常使用不該更換的零部件進行更換,惡意增加消費者的維修成本;有的4S店在提供維修服務時,用副廠配件、冒牌配件甚至劣質配件代替原廠配件,欺騙消費者,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
“三包”承諾問題多。汽車經營企業承諾的“三包”標準不細化、不明確。凡是小部件損壞的就承擔責任,大部件壞了就說是消費者的責任。大部分汽車經營者在汽車“三包”期內,只為消費者提供修理、更換零配件或部件的服務,免除了在保修期內為消費者提供更換整車和退車的責任,避重就輕以免除自己的責任。
定金糾紛多。個別經銷商玩文字游戲,在與消費者簽訂購車意向書、交納定金的收款收據上,把定金描述為保證金,導致消費者想更換或者不想買該款汽車時預交款無法退還。
不平等條款多。霸王條款在銷售合同中普遍存在,如緊俏汽車銷售強制搭售保險;提供代辦上牌、繳稅等服務以強制購買保險為前提;4S店內購車必須在該店維修保養,否則不承擔“三包”責任等。
提車糾紛多。有的經營者巧立名目讓消費者加價購車,有的以車輛限量銷售為由,向消費者索要額外的費用,變相加價提車;有的經營者強迫消費者購買汽車裝飾,加裝GPS導航系統、電子倒車系統等變相加價;有的經營者游說消費者購買售后服務卡或保養修理卡,以此作為優先提車的條件。
不合理收費多。部分維修企業未公示收費標準,做到明碼標價;有的維修企業雖然明示維修工時,但沒有公開工時價格;多數4S店的維修服務費用比行業平均標準高出數倍,給消費者帶來沉重負擔。
優化汽車消費環境
整頓汽車銷售市場秩序,優化汽車消費環境,促進汽車服務行業健康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經營者、消費者、監督者和管理者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經營者要做到“注重”:注重提升服務質量,注重收費公示,注重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注重規范合同格式,注重對維修人員的培訓,注重與消費者發生糾紛時不推諉,注重提升品牌信譽。
消費者要做到“注意”:注意汽車品牌的選擇,注意索要消費憑證,注意謹慎簽訂合同。
消委會(或消協)要做到“加強”: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加強事前預警和事中監管,加強汽車行業消費維權專業委員會建設。
工商部門要做到“嚴格”:嚴格把好汽車銷售行業經營主體準入關,嚴格監管汽車銷售行為、規范汽車交易行為,嚴格實行汽車銷售行業信用公示制度。
責任編輯:張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