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評估法出爐 “十年磨一劍”填補行業基本法空白
6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叢斌作的關于資產評估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梁曉輝 馬海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日下午表決通過資產評估法,標志著經過十年醞釀,中國資產評估行業迎來首部基本大法。
資產評估法共八章五十五條,包括總則、評估專業人員、評估機構、評估程序、行業協會、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等內容。該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該法突出了中國推進簡政放權的改革精神,降低了職業資格準入門檻,并重點規范了評估師和評估機構等的從業行為。
該法規定,評估專業人員包括評估師和其他具有評估專業知識及實踐經驗的評估從業人員,有關全國性評估行業協會按照國家規定組織實施評估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
該法規定,評估專業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終身不得從事評估業務;評估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評估行業協會違反本法規定的,由有關評估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
中國資產評估行業上世紀80年代產生,經過近30年的發展,現在六大類評估機構共有1.4萬多家,評估師人數已經超過13萬,從業人員60多萬,但一直缺少一部系統性、管全局的行業大法。
為彌補資產評估行業基本法的空白,中國于2006年成立草案起草組,2012年2月資產評估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2013年8月草案提交二審,2015年8月提交三審。2016年7月,草案四審通過。
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龔繁榮表示,該法立法過程充分發揚民主,堅持科學立法,不斷引起共識。對評估機構、評估師及從業人員行為規范,以及行業監管、行業協會等方面的作用所作的規定,“應當說是在現有條件下的最大公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