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能源汽車投放量全球第一
在經濟發達城市中,由于汽車尾氣排放在空氣污染成因中占據較高的比例,大力發展新能源車以緩解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成為眾多兩會人大代表議案內容。公眾的關注將讓新能源汽車發展進一步提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交通、培育新能源產業群的“深圳模式”支持下,深圳新能源汽車累計投放量達6 3 6 3輛,位居全球第一。相關企業有望搶灘新能源經濟,成為深圳的新名片。
去年深圳空氣質量全國前十
兩會代表熱議的環境問題,也是深圳以發展與環保齊頭并進取得的奇跡之一。3月8日在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公布了2013年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深圳作為唯一當年G D P超過萬億的城市上榜,位列第七名。
經濟發達區域、尤其是一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與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不無關系。據統計,目前深圳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260萬輛,機動車PM 2.5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別占全市總量的31%及60%,機動車尾氣已成為深圳市大氣環境的最大污染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近十年來,在機動車保有量增加了6倍的情況下,深圳機動車排污總量僅增加了2倍。
累計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6363輛
從深圳市民切身感受來說,相對于其他一線城市PM 2.5的頻頻“爆表”,近年深圳感受到的藍天白云反而相對更多一些。據統計,深圳灰霾天氣從2004年突破100天后,2012年首次重新降到并至今保持100天以下。
空氣質量和環境的好轉,得益于深圳政府一直將機動車節能減排作為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方向。在《深圳經濟特區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據悉,截至去年年底,深圳市累計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6363輛。其中,公交行業推廣新能源汽車3900輛(新能源公交車3050輛,純電動出租車850輛),占全市公交、出租車總數的12.6%。投放量不僅領先全國,同時也居全球首位。
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景新以兩個“最”,來總結深圳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發展最早、投入最大”,張景新對此表示:“深圳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全國推廣新能源汽車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據介紹,早在十多年前,深圳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思路就已基本確立。200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車”的五洲龍混合動力客車商業化試運營在深圳成功啟動,總共25輛、首批7輛并聯型混合動力客車示范線路正式商業運用,正式拉開了深圳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序幕。深圳從啟動中國第一批新能源公交商業示范線路,到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一次投放2011輛新能源車,時至今日,深圳已經成為全球投放新能源客車最多、擁有新能源公交線路最多的城市。
新能源產業前景
深圳將在十年內投800億
在坪山建設新能源汽車城
單車運行里程最高已超過20萬公里,累計運行里程超過3億公里,近十年的穩定商業化運營,為深圳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去年市交委透露,深圳市交通運輸綠色低碳運輸體系的發展目標是:力爭到2015年,推廣新能源公交車7000輛,新能源公交大巴占公交車輛總數的50%以上,推廣純電動出租車3000輛,純電動出租車占全市出租車總數的20%。
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推廣,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而易見。深圳巴士集團董事長李永生曾算賬說,該集團自2009年起到現在共有2000多輛新能源車,相比同規格柴油動力車預計今年可節約燃油消耗1900萬升,按照柴油單價每升8元計算,相當于省了1.52億元。而在社會效益方面,張景新也算了一筆賬:公交大巴采用混合動力的技術后節油25%,采用電動技術后更可以達到零排放,深圳目前保有的新能源汽車每年可節約替代燃油5萬噸標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萬噸。
業內預計,環境治理將給中國帶來新能源經濟。在有著“新能源汽車之都”之稱的深圳,坐擁主場之利的深圳本土企業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也引發產業群聚效應,擁有汽車整車生產資質的龍頭企業五洲龍、比亞迪,和無數生產電池、電機、電控、材料等配套各環節的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自2009年以來年均增幅100%,2012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根據《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十二五”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市政府在坪山新區規劃13.5平方公里,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深圳將在十年內累計投入800億元,將基地打造成集生產、制造、研發于一體的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城。實現2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60萬套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產能規模。屆時,依托產業規模優勢和成熟運作經驗,深圳新能源汽車企業將迎來新的跨越式發展,成為深圳的新“名片”。